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说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勿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1)毛泽东说“讲重工业勿忘张之洞”,是因为他创办了什么企业?这类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起到了什么作用?
(2)毛泽东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是因为他创办了什么企业?他的企业的兴旺和破产都和世界历史上什么事件密切相关?
(3)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写出一条即可。
材料一: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工业产量)的重大变化
时间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9世纪70年代前 |
第一位 |
第二位 |
第三位 |
第四位 |
19世纪70年代后40年间 |
第三位 |
第四位 |
第二位 |
第一位 |
材料二: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材料三: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德皇威廉二世叫嚷:“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由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一战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国家是谁?
(3)揭开一战序幕的是什么?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4)一战的三条战线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的战役是什么?
(5)一战的后果你认为有哪些?它给我们的启示你认为有哪些?
“资产阶级创造了伟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就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上述材料来自哪部重要文献?这部文献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2)举出“资产阶级报告了伟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的史实。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条件你认为有哪些?
(4)举出“共产党人就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史实。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A地(大运河的最南端,我们现在称之为杭州)。战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大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并点燃炭火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战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之后被分到B郡担任一个官职。张三为答谢老翁,送他一套景德镇瓷茶具;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1)A地指的是哪?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座城市?C地是指哪里?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与其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有谁?
(4)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最重要的两个科目是什么吗?
(5)上述材料中有多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至少找出2处,在文章中用______划出来。)
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哪个朝代?这种选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武则天在位时期是怎样完善次制度的?
(4)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