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和过人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展现中国魅力,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倡导“求同存异”,
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国际先例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孙中山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问题上,有的国外学者认为,只把孙中山描绘成民族主义者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他的个性,孙非常自信他能利用列强,在孙看来,在寻找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之作些交易,将可能较快地实现他的奋斗目标。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为孙中山提供了利用的可能。列强矛盾此时的加剧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是由于
A.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孙中山成功制造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
C.世界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 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疯狂扩张 |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