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 |
C.甲午战争 | D.维新变法 |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1883年《申报》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这里“变规则”是指
A.冲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
B.打破洋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 |
C.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民用企业 |
D.开启国人创办股份制企业之先例 |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
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