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 Z< W |
|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
| D.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 > 1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
|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
|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
| 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为使Fe3+、Fe2+、Zn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pH分别为3.7、9.6、4.4左右,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3+、Fe2+杂质离子,为除去这些离子制得纯净的硫酸锌,应加入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 B.氨水 | C.KMnO4、ZnCO3 | D.H2O2、ZnO |
常温下,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 mol·L-1
B.溶液中c(H+)+c(A-)=0.1 mol·L-1
C.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H3COON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的c(OH-)均增大
D.与0.0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A-)>c(Na+)>c(OH-)>c(H+)
常温时,向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石蕊溶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 A.pH=12的Ba(OH)2 | B.pH=12的氨水 |
| C.0.05 mol·L-1NaOH | D.0.05 mol·L-1Ba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