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完成题。
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ºW) |
C.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
h的值是( )
A.23°26′ | B.43°08′ | C.46°52′ | D.66°34′ |
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 )
A.y=24-n | B.y=26-n | C.y=36-n | D.y=48-n |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 | B.坡地开发 |
C.交通线增多 | D.荒漠化范围扩大 |
该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软件制造 | B.普通服装制造 |
C.汽车工业 | D.石化工业 |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 B.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劳动力价格 |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A.转移污染物 |
B.寻求企业发展最优区位 |
C.扩大企业影响力 |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读所给两图及各材料分析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 2002年12月27上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主会场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西气东输考虑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地形起伏 | B.城市的分布 | C.交通条件 | D.国际贸易壁垒 |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保意义在于()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 |
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
C.改善大气环境 |
D.增加就业岗位 |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
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
A.A B.B C.C D.B和C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④开发深层地下水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
C.热量丰富 |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三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
A.abc | B.cab | C.cba | D.bac |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
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排序是()
A.abc | B.cab | C.cba | D.b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