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制定了公职津贴制度,即为参政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这种做法
A.扩大了公民范围 |
B.有利于下层平民参政,有利民主政治的落实 |
C.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
D.将贵族排挤出了主要权力部门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①④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
观察该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
C.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