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实行郡国并行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明朝废除丞相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
|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
|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
|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 “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 B.世袭制度 | C.中央集权制度 | D.宗法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