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
据报道,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
B.只要中国不同意,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 |
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视经济和财政实力决定 |
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 |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促成这一状况的国家政策应该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 B.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 D.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 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 |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 | D.农民对林模式下农民的困苦生活 |
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化 | B.现代化 | C.全球化 | D.殖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