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006年11月4日电(记者刘东凯、李诗佳、郝亚琳)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论坛共同主席国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48个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开幕式。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天是值得历史记住的日子。我们中非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相聚北京,共叙友情,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同事和嘉宾前来出席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指出,今年正值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今天,中非友好已深深扎根在双方人民心中。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
━━真诚友好,是中非友谊不断加强的坚实基础。我们双方都珍视中非传统友谊,诚心诚意致力于中非友好事业。
━━平等相待,是中非互信日益增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双方都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对方的关切,认真学习对方的发展经验。
━━相互支持,是中非合作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我们双方都衷心希望并真心支持对方发展进步,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
━━共同发展,是中非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我们双方都坚持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让发展成果惠及双方人民。
(1)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十分重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在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与他人合作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共分享。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在人生画卷里,青春如一首优美的诗歌,充满着激情的呐喊。让我们打开心灵的门窗,去捕捉梦幻的韵味,迎着旭日的光芒,珍惜青春,寄语青春。请根据材料主题完成以下内容: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句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古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青春的古诗、名言?请写出两句。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打算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更美丽?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材料二: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对竞争的观点:一定要争得你死我活的商战,是最愚蠢的;眼睛中全是敌人,外面就全是敌人;竞争的时候不要带仇恨,带仇恨一定失败;竞争乐趣就像下棋一样,你输了,我们再来,两个棋手不能打架。
请运用《学会合作》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从合作的角度分析,真正发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作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需要注意些什么?
(3)马云的竞争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今年5月,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强调应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围绕这一话题,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展开了热议,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甲:构建学习型社会,使大家都能成为创新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同学乙:我认为要能正常学习就不能有任何学习压力,否则就学不进去;
同学丙:我是不怕学习,但就是怕考试,一听到考试就焦虑、烦躁不安,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很是头疼。
(1)甲同学所说的正确的学习观念应该是怎样的?(至少答出两点。)
(2)你是如何看待同学乙观点的?请简要阐述理由。
(3)如果同学丙向你咨询,你将给他怎样一个好的建议?
面对跌倒老人,“扶”与“不扶”一直都有争议。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20.2%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身边有过老人倒地而得不到帮助的事情发生;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请运用《学会亲近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亲近社会”?
(2)你是否赞同图(一)中这些旁观者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简要阐述图(二)中人们行为的意义。
围绕“成功与生活态度”,某小组收集到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材料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材料三: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舵的船。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英国格言
(1)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在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应该培养哪些优良品质?
(2)结合第三则材料回答:怎样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