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
A.葡萄牙扩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会的宗教目标 |
B.传播天主教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 |
C.天主教会为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保驾护航 |
D.基督教会的推动是殖民探险活动兴起的根源 |
在某中学进行的学生制作模型比赛中,有一位同学展示了右图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作用是
A.观测天象 |
B.指引方向 |
C.烹饪烧烤 |
D.察看风水 |
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产生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