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
| 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
| D.“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台湾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法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
|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主张 |
法国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这些史实最能说明罗马法
| A.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 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 C.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D.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汉朝——举孝廉 |
| B.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C.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 D.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但不利于中央集权 |
有人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 B.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
| C.内阁辅佐皇帝参与国家大事 | D.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