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
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北宋时期破旧立新的学风形成
②为适应社会需要学者提出新见解
③学者为陷入困境的儒学开拓了新路
④随着经济发展,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学创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工业革命”一词,它包含着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下列对“社会变革”理解准确的是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B.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
C.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 D.重商主义被自由主义取代 |
《十二铜表法》之监护法第九条:属于(死者对他人)债务要求的财产,直接地(即不经任何法律手续地)按其遗产份额在共同继承人间分配之。这一规定说明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 B.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C.罗马法包含私权法 | D.罗马法是体系最完善的法律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 | B.巩固统治者地位 |
C.强调民本思想 | D.促进儒学发展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 |
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
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
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