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6s26p4,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该元素单质可能是导体 | B.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6价 |
C.该元素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 | D.该元素单质形成的晶体晶胞是简单立方 |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1 S(g)+O2(g)=SO2(g)△H2
③H2(g)+1/2O2(g)=H2O(l)△H1 2H2(g)+O2(g)=2H2O(l)△H2
④CaCO3(s)=CaO(s)+CO2(g)△H1 CaO(s)+H2O(l)=Ca(OH)2(s)△H2
A.① | B.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
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
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2H2O(1)△H= ―285.8kJ/mol![]() |
B.2H2(g)+ O2(g) =2H2O(1)△H= +571.6 kJ/mol |
C.2H2(g)+O2(g) =2H2O(g)△H= ―571.6 kJ/mol |
D.H2(g)+![]() |
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
C.改变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
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ΔH<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所以反应前后物质具有的总能量不变 |
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实验测定中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
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