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2007年,科学家将一些转录因子(能结合在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的蛋白质)转入人类皮肤细胞中,使其重新编程而得到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称“人工诱导干细胞”,简称iPS。关于这种用人类皮肤细胞诱导得到的iPS不正确的叙述是()
A.遗传信息和皮肤细胞的遗传信息有所不同 |
B.具有细胞周期 |
C.诱导过程与某些基因有关 |
D.可以分裂分化成皮肤细胞 |
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过程:将三个边长分别为lcm、 2cm、3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NaOH溶液10min后取出,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琼脂块中数据表示未被扩散部分的长度)。关于该实验及相关推论叙述正确的是()
A.浸泡时用勺子翻动琼脂若挖动其表面对实验结果亦无影响 |
B.NaOH在边长3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 |
C.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 |
D.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但细胞也不是越小越好 |
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将氨氧化生成亚硝酸 | B.无线粒体,属厌氧生物 |
C.属于自养型生物 | D.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下图曲线表示炎热的夏天一天当中某植物CO2吸收的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植物一天当中光合作用从6时开始,到18时结束 |
B.BC段CO2吸收减少是因为温度过高降低了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 |
C.DE段CO2吸收减少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
D.D点对应的时刻是一天当中植物干重最重的时刻 |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也不同 |
B.色素分离的结果是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
C.解离的直接作用是使根尖细胞彼此分散,有利于制片观察 |
D.若解离时间过长可能会破坏染色体结构,不利于染色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