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开始至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二十余年中法兰西不曾间断战争。先有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继而是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拿破仑帝国时期又频繁对外战争直到莱比锡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走向瓦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参加和组织反法联盟是为了什么?
(2)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莱比锡之战为什么被称为“民族之战”?
(3)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 |
1936 |
1920~1936平均增长(%) |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 官僚资本 |
1.84 |
42.2 |
2.22 |
12.0 |
1.18 |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12.41 |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 |
1936 |
1920~1936平均增长(%) |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各国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期起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了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植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资本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陕甘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够勉强维持生产。
请完成: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73年、1973~1978年工业生产对比表
| 国别 |
1950~1973年(%) |
1973~1978年(%) |
| 日本 |
14.1 |
1.1 |
| 联邦德国 |
7.6 |
0.9 |
| 意大利 |
6.7 |
2.0 |
| 法国 |
6.1 |
1.3 |
| 美国 |
4.3 |
2.5 |
| 英国 |
3.1 |
0 |
材料二:当前的危机同时是由于:(1)资本主义的积累进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在不同的资本主义中各有不同的发展;(2)竞争与抗衡,这种竞争与抗衡是针对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3)在整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整个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以及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同那些产油及生产其他原料的国家……的冲突。——法国历史学家博德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年均增长率达到3.5%,突破了此前20多年美国经济增长2.2%~2.5%的速度极限。1996年,美国的《商业周刊》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Ⅱ》
(1)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上述两个时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回答产生这一转折性事件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模式?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加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物总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银。美国在华商行从136家增至309家,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千米铁路等特权。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一、二显示的数据的原因。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完成:
(1)举例说明图中上海地区存在哪几种新的经济形态。
(2)据图分析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简要分析上海地区新式经济因素活跃的各种因素。
(4)联系教材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的相互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