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题。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异常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台风影响 | D.用水季节变化 |
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
A.人口稀少地区 | B.经济落后地区 | C.东部平原地区 | D.盆地高原地区 |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以下问题。太阳()
A.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
B.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
C.与地球距离适中,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
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外力作用主要能量来源 |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每 11 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
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 |
C.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 |
D.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
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 B.城市的人口数量 |
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 |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图中信息显示()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 |
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
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
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
下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不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过渡和转变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我国在人口增长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关于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B.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C.应建立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 B.地震 |
C.台风 | D.干旱 |
能快速有效地减轻该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 B.营造海防林 |
C.改进耕作制度 | D.改进灌溉方法 |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甲>乙>丁>丙 | B.乙>甲>丙>丁 |
C.丙>丁>甲>乙 | D.丁>丙>乙>甲 |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 |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