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表,回答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              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 D.灾害强度减小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 题。

8.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9.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10.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是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东北多,西北少
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 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气东输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运输工程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D.三项工程的线路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读“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意图”,回答 题

4.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主要有()
①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有稳定的石油来源②沿线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需求量大
③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增④管道沿线地形平坦,工程施工较容易⑤管道运输方便灵活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5.关于B地区著名经济作物生产的区位条件,不正确的是()
A.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 B.深居内陆,自然灾害少
C.灌溉水源充足 D.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 题:

4.“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5.“西气东输”管道经过陕晋向北走了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D.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6.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
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