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 D.《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伯利克里说:“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 |
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 |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
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
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
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转型 | B.封建大一统 |
C.文化大发展 | D.民族大融合 |
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
C.当时本地农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