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们在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表面为棉布,(b)表面为木板,(c)表面为玻璃.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在不同的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平面上具有相等的 初速度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在 玻璃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长;
(3)从实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牛顿第一定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想探究“不同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小明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小明边听声音,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及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响度
较响
较响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如图是“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晶体/非晶体).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铅笔、
(2)在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一边移动蜡烛B,一边 ,(选填“用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或“直接观察B”),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的好处是 ,当 时便停止移动蜡烛B,B的位置即为蜡烛A像的位置.
(3)判断像是否为虚像的依据是看像能否用光屏来呈接.写出判断平面镜所成像是否为虚像的做法和观察方法
(4)本实验至少要做三次,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A.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依据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 热.
B.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2)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