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他指出:消费者“可买可不买的,不买”和“可买可不买的,买”,这对经济发展大不一样。这“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个人消费对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反作用 |
B.个人消费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
C.生产对消费能否起到决定作用 |
D.消费能否成为最终需求 |
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
B.都肯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C.都肯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D.都否认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作为一名工人,我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履行了在党旗下的誓言。是雷锋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名字,赋予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价值。”郭明义的“幸福观”的哲学真谛是()
A.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B.树立我为人人的理念 |
C.坚持人生的价值只有贡献 | D.学习雷锋是快乐的源泉 |
《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 | B.② | C.②④ | D.①③ |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的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