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它的本质和现象都属于意识形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学习型社会”的出现标志着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
B.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C.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
D.促进社会的文化资源、学习资源的整合 |
对中国来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具有一种“后发制人”的“原创”性质。从“天人合一”到“和谐社会”,从汉字、中国菜到汉服、中国功夫都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软实力”。这启示我们( )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②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完全适用
③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图为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 汉字“世”,“”世”与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 “SHANGHAI CHINA'’巧妙组合。这表现出文化发展是()
①中西合璧,多元融合 ②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电视连续剧《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