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无法识别 |
| C.通过文献记录能够接近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观察下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可以得到的深层次的信息是: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 俄国1851年 |
约5900 |
93% |
7% |
美国18 50年 |
约2300 |
87% |
13% |
A.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未开始工业化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C.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D. 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
“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
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
|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
|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在这里,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该: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
|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
观察如图,图中的机构最早应该出现在:
| A.20世纪30年代 |
| B.20世纪40年代 |
| C.20世纪50年代 |
| D.20世纪6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