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CH2 B.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除去下列物质或溶液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 A. | 氧化钙(碳酸钙)加水、过滤 |
| B. | 氯化亚铁(氯化铜)加足量铁粉、过滤 |
| C. | 硫酸(硫酸钠)加入适量氯化钡试剂、过滤 |
| D. | 盐酸钾(氢氧化钾)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
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 固体 | B. | 固体 |
| C. | 固体 | D. | 浓 |
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
| A |
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
氧气有可燃性 |
| B |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
二氧化碳有酸性 |
| C |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 D |
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中可能含有 |
下列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
②
③
④
|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 C. | ②③④ | D. | ①③④ |
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 、 、 和 等 项指标,某同学对 、 、 和 四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属于单质 |
| B. | 、 和 都属于氧化物 |
| C. | 、 中都含有氧分子 |
| D. | 、 、 和 中都含有氧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