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文章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它的里面。”
(a)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安检员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b)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得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c)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d)他轻轻地咳了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下列各项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画线a 句通过肖像描写,表明父亲是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B.画线b句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这样的心理:害怕安检员继续训斥,自己在儿子面前失去做父亲的尊严,急于带儿子离开。
C.画线c句中“拉勾”的细节描写含义丰富:有凝重的嘱托,认真的承诺,也有无尽的关爱,绵绵的亲情……
D.画线d句表明父亲原本就知道自己的病情,“游戏”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游戏”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选文末句父亲“满足和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读全文,你认为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父亲做这样的游戏,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自己祝福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③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⑤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⑨从那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感谢生活,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女孩从成绩平平到成绩直线上升,从自卑到自信,她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
分析句中划线词语分别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①于是大家淡淡地笑了笑,不了了之。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
请说说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
阅读拓展:读完全文,女孩的故事使我们联想到“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从他们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1)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2)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3)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4)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5)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6)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7)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8)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9)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10)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
超越。
(选文有改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文章第(8)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文中说“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敢于为自己创设绝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参见【相关链接】)
  对于这种自断后路故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相关链接】
  (1)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2)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
使士兵们陷于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据《史记•项羽本纪》)

禽流感究竟是什么?
①禽流感究竟是什么?专家解释,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型(H5Nl)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当年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也首次证实了H5N1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遗憾的是,人类至今尚未研制出相应疫苗。
②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l病毒的鸡,目前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可以成为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温和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③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跟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④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此外,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C加热30分钟,60C加热10分钟,70C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亡。
本文说明了禽流感的哪些内容?
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一般”、“主要”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近两年,非典和禽流感给 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人说,这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和对自然界的破坏有很大关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孙君飞
 ①过去,我上班习惯走那条大路,直且近,大部分人都习惯走这条路,由于车辆众多,人拥车堵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候,我在直路上也要曲里拐弯地走,耗时费力,甚至停下来苦等,捷径就变成了远路。
 ② 后来,我无意间发现了另一条路,非直非近,要比前一条大路远500米,稍有坡度和坎坷,也不够宽阔,喜欢走的人不多,在闹市中显得较寂静。我尝试着走了几次,不用避人躲车,可以心无旁骛地一口气走过。看看时间,竟比原先走大路的时间少了10分钟左右。
 ③ 我不由感慨,有时候弯路竟比捷径好走。
 ④ 考最好的大学,深造几年,然后进最好的公司工作,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去过高品质的生活。这是大多数年轻人心目中的捷径,或者说是最可靠的人生规划。
但是有的人会选择打破这种规则,偏偏走另一条弯路。著名门户网站“泡泡网”的GEO李想在高半夜凉初透考的关键时期却选择了退出,坚持养大自己好不容易创办起来的网站。他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机遇稍纵即逝,办网站比考大学更重要,当然这条弯路没有几个同龄人在走,其中的困难和风险很大,但是他有信心、有能力办成它,永不言弃,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而同时,许多同龄人在考大学的“独木桥”上被挤下、被淘汰,至今平庸无为。
 ⑤ 曾任美联储主人比黄花瘦席的格林斯潘24岁时,还没有从纽约大学毕业,为挣学费在一家投资机构做兼职调查员。他竟然在美国政府封莫道不消魂锁消息、层层保密之下,从军队的
营数算出战斗机的架数,再算出耗损量,又预测出朝鲜战争期间每种型号战斗机的需求量,随后找来飞机制造厂的技术报告和工程手册,弄清楚制造战斗机所需铝、
铜和钢材等原材料的数量,终于算出了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他的报告使投资家们较准确地预测了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对股东篱把酒黄昏后市的影响,给他们带来了丰
厚的回报。格林斯潘也因此受人瞩目,为以后人生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⑥ 不从众,不随大流,不扎堆,不人云亦云,那就只能选择走大家都不喜欢、都不习惯的弯路、窄路、坡路、坎坷路。“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下的路自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捷径。
  ⑦一般人摄影习惯从人物正面照,这是照片刊发的常态和捷径,但有记者却从人物的背面照,照出了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终于在无数普通的照片里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虽然“弯”到了所有人的后边,但他走了一条最近最快的路。生活中有无数弯路,无数捷径,如何选择,如何转变,在于我们有没有将路看准的眼光,准备走“弯路”的决心,以及将“弯路”变“捷径”的独特思维能力。
 ⑧ 看上去很弯的路,以百倍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走过去,却让人最快达到成功的顶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从全文看,①、②两段有什么作用?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李想和格林斯潘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请你分别概括其事迹的主要内容。
①李想:
②格林斯潘: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里的“‘弯’到了所有人的后边”有哪两层含义?
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弯路”,进而化“弯路”为捷径,最快达到成功的顶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晓
①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
②今年在线交流时他说,因为我去年在剑桥访问期间,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事情,我的母亲就是在那天看电视而出现脑溢血的。一个九旬的母亲,因为电视新闻播报了那一点不愉快的插曲,把万里之外牵挂儿子行程的母亲也伤害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寻常百姓家的母子深情,一样在总理家庭里荡漾。“现在她行走不便,视觉面狭窄,只能看一个很小的空间。”他说。在视频里,看见他眼里流露出湿润的光泽。 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一个国家的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1942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③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家里的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第一个电话是给自己的母亲,说到“妈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④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⑤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个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1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这个国家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⑥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即使在他年近七旬时,只要母亲健在,他为这个国家的付出,也有母亲一直在默默地看着他。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⑦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从文中找出印证第6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慰”的三件事。
第2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段有何用意?
分析第5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柔软”、“滚烫”两词的作用。
第6段“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
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感,你有何感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