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枝康乃馨 朱克波
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枯萎的康乃馨,那是5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
那年我刚从乡村到县城读书,在同学们大谈母亲节的时候,我一片茫然。从他们的谈论中我得知,母亲节最好的礼物就是一枝康乃馨。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事了,知道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单薄的肩上,供我跟姐姐上学很艰难。生平第一次我做出决定,我要像城里的同学那样,在母亲节的时候,送一枝康乃馨给辛劳的母亲。我不禁为这个决定而自豪,于是,提前两周我就开始节食了。
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翼翼地把花捧在胸前,生怕把它弄坏。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多想此刻就让这缕清香飘到母亲的身旁,让它表达孩儿的一点心意。但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该怎样跟她说呢?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煎熬,总算到站了。
下了车,走了好长一段山路,那熟悉的村庄才映入眼帘。为了避免不知情的人笑我一个大男孩还买花,就把康乃馨藏到了书包里。刚到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地里回来,背上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了两把锄头,不用说有一把是帮父亲拿的。中午天气很热,他们现在才回来吃饭,想必地里的活一定很多。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想到节日中的她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接锄头。母亲乍一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紧张地问道:“二娃!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说:“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舒展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车费蛮贵的!快去后面接你爸爸,让他歇会儿。”说着,又把两把锄头从我手里拿了回去。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衣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心里充满了愧疚之情,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县城最好的学校上学,母亲也不用这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在我看来,就算把花店里的康乃馨全部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那段时间正是农忙,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馨拿来送母亲,她却看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剪,这样又可以省下3块钱来自己用了。”我无奈地笑笑。母亲的理发技术很业余,可这十多年来,她从我头上也练出了些手艺,虽然没有城里师傅剪得好,但笑我“发型”的人也不如小时候的多了。看我有些不乐意的样子,父亲在一边指着自己的头插话说:“去吧,你母亲的技艺又提高了不少呢,瞧我这片自留地也放心地承包给她了。”我只好坐下,母亲一边剪一边又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应该回来,往返的车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我越听越委屈,泪水情不自禁润湿了双眼:“妈,我没有乱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的头上停了好一会儿,我不敢回头,但我猜想,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没再责怪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从那轻轻的叹息声中,我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也没能读懂母亲的心。爱有许多种,但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不成熟。
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日记本,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献给爱着我的母亲。以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话:“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文中的“我”为什么没有把自己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
-----------------------------------------------------------------你认为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仿造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思绪;母亲是---------------------------------------。你赞同文中母亲说的“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的观点吗?为什么?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读书摘录卡片”。
| 读书摘录卡片 |
| 标题:那枝康乃馨 作者:朱克波 出处:《时文选粹》 |
| 摘录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真情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
(4)第⑦段末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7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保存未来数据
任志方
①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存储的数据量出现了极大增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硬盘里或“云端”,但这些数据的寿命却很短,甚至长不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将这些数据长期保存不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②2017年2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微型纳米结构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360TB的数据,而在温度190℃左右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这一时间和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近3倍。
③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据存储”,它最初发表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中。自那时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这项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④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纳米格栅”)保存信息,通过读取折射的激光能够呈现5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设备,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X、Y、Z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此,想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例如传统的蓝光光碟能保存128GB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即360TB.
⑤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保存,不会丢失。
⑥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些数据信息让未来的人解读?那就是保存所有的软件,存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只不过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通过对软件的数据内容和操作系统做一个快照,然后进行长期保存。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从一个云端移到另一个云端,方便任何需要者使用。
⑦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人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未说更有潜力。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商用。尽管在五维光碟中记录信息还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实验室激光设备,但光碟数据的读取并不困难,南安普顿大学的科研团队表示,类似DVD播放器的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十年面市。
(摘自《意林》2018年1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说明对象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来数据 B.硬盘或“云端”
C.五维数据存储技术 D.图书馆和博物馆
(2)下可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3年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五维数据存储”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B.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比传统光碟大,它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
C.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情况下,未来的人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上的软件,解读过去的数据信息。
D.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说很有潜力,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年面市。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七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B.第②段中运用的“约”“左右”“近”等概数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维光碟的特性。
D.第⑤段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说明玻璃具备坚固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原因,再说明五维光碟能长久保存数据的结果。
说“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地对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错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 (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闸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破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醇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德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记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在于“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政治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地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那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
高贵的“伪证”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的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作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道,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⑬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①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古人认为: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②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庄子•内篇》中所称摄生、道生、保生,讲的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百法,首重养心。
③古代很重视人的“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心性”的文化。古代先贤普遍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者,身之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者”乃“生之本、神之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寿世青编》是一部养生专著,由清代名医尤乘撰写。作者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
④那么,古人是如何养心的呢?
⑤其一,养神以养心。古人认为,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体强健。反之,则身体羸弱。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如果能使精神与形体合一,则形神相依,可以长寿。老子提出两个原则:一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私,是减少私心杂念;寡欲,即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贪得。”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欲望不止,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久必会扰动心神,影响健康。二是“致虚极,守静笃。”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儒家也强调“寡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最好的养心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的人,存不下什么的少;欲望多的人,能存下什么的也少。
⑥其二,怡情以养心。儒家认为主要是通过改变自己性格、纠正错误认知、调节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一是要“情志中和”,喜怒哀乐皆应保持安和适中、情感的发泄也要有节有度,不宜太过。二是“移情易性”,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通过排除内心的杂念和抑郁,改变不良情绪和习惯。“移情易性”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自身条件、环境等,采取不同措施灵活运用。如《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千金要方》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
⑦其三,修德以养心。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东晋名医葛洪说:“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药王”孙思邈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些观点都是强调重视道德修养,宽以待人。儒家的养生学说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孔子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中正仁和。西汉大儒、思想家董仲舒说:“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心。”一个人如果内心平和中正,自然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取烦恼。相反,那些品格不高的人整天盘算的就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其内心世界往往失去平衡,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
⑧古人的养心之道告诉我们:最好的养生莫过于养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较大,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挑战,就会带来诸多心理问题。近年来,自杀率、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就是例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养心,对今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以养心为核心的养生文化,对今人来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摘自《半月谈》2016年第17期(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选文画线句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
(4)读了本文,请你对家人朋友提两条科学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