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A.儒家 | B.法家 | C.墨家 | D.道家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 B.“心外无物” |
C.“理” | D.“格物致知”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 B.革命 | C.科学 | D.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