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材料二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两位作者肯定了曾国藩的哪些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两位作者对曾国藩评价的不同角度,并发表你的观点。

材料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 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

材料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修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英国的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1)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历程。
(2)《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一 1929年,阎锡山在太原召开山西村政会议,正式提出他的全民民主的实践模式——“村本政治”,并希望将这一模式推销给南京。其基本内容包括:(1)设立编村,每一编村管百户人家,每村设村长、村副和村公所;(2)村以下设闾、邻组织,以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闾,设闾长;(3)另设村级组织息讼会、监察会和村民会议,并成立由适龄男丁组成的保卫团;(4)制定村禁约(阎氏称之为村宪法)规范村政;(5)在伦理观念上提出了“村公道”和“村仁化”。山西全省先后组成四万多个编村。阎氏(阎锡山)认为:“村民者,村之本也。一村之权,应归之一村之民。一村之民,应参与一村之政。……社会改造,非人民全体觉悟,何从起点?村会,则觉悟之路也。”
材料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实践“县自治”,结果却没有将民众推向民主的前台,而仅仅成就了一批土豪劣绅们对基层政权的把控;阎锡山在山西一省境内实践“村自治”,结果也没有把村民们推上民主的轨道,而仅仅是成就了几十万在编村里飞扬跋扈的村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一乡村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山西“村民自治”的基本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一、二,简评民国时期的“县、村自治”运动。

材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

时间
事件
1901年
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
1903年
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
1910年
成立中央代议机构一一资政院
1911年
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据表中材料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