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题。该地球仪地轴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约为
| A.23.5° | B.30° | C.60° | D.66.5° |
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1/500000 | B.1/1000000 | C.1/10000000 | D.1/50000000 |
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A.20厘米 | B.40厘米 | C.60厘米 | D.80厘米 |
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 B.海浪侵蚀作用 |
| C.风力侵蚀作用 | D.冰川侵蚀作用 |
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
|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
|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
|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
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的是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
|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
|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
|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
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
| 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 |
| 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 |
| 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