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回答题。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电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②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 | B.乙区域 | C.丙区域 | D.丁区域 |
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 |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重示意图(2014年1 2月30日统计)。完成下列问题。据图可知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
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
B.河流较多,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
C.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
D.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
下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
C.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
D.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
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 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 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D.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