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所示,O是平衡位置,以某时刻作为计时零点(t=0),经过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那么图中的四个xt图象能正确反映运动情况的是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恰好是与两坐标轴相切的四分之一圆弧,切点的坐标分别为(0,10)和(20,0).如图所示,该质点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和10s末的加速度分别是(椭圆面积S="πab" ,其中a、b分别为椭圆半长轴和半短轴)()
A.2.15m/s ![]() |
B.2.15 m/s![]() |
C.5.49 m/s ![]() |
D.5. 49 m/s![]() |
历史上曾有科学家将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量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定义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v0)/x,其中v0、v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末速度.A>0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在做减速运动.现在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定义为a=(v-v0)/t.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
B.若A > 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
C.若A不变,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
D.若A不变,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
如图所示,某生产线上相互垂直的甲乙传送带等高、宽度均为d ,均以大小为v的速度运行,图中虚线为传送带中线.一工件(视为质点)从甲左端释放,经长时间由甲右端滑上乙,滑至乙中线处时恰好相对乙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件在乙传送带上的痕迹为直线,痕迹长为![]() |
B.工件从滑上乙到恰好与乙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为![]() |
C.工件与乙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D.乙传送带对工件的摩擦力做功为零 |
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P点相切.不计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地球的转速为原来的![]() |
B.卫星甲、乙分别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等 |
C.卫星丙的周期最小 |
D.卫星甲的机械能最大,卫星中航天员始终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栓接一物块A,物块与A接触但不粘连,A、B放在水平地面上.平面的右端与固定的斜面平滑连接于O点,设物块经过O点时无动能损失.两物块与水平面及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用力向左推B压缩弹簧,释放后B滑上斜面的最高点为P.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减小斜面的倾角,B滑到斜面的最高点为Q,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与B在水平面上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A与B在水平面上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C、P、Q两点距O点的水平距离相等
D、P、Q两点距O点的竖直高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