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
| 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
|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范蠡认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范蠡的经济思想是()
| A.强调农业生产 | B.适应市场需求 |
| C.农商兼营,农商俱利 | D.国家调控物价 |
【原创】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 B.强调法的作用 |
| C.隆礼重法 | D.反对追逐利益 |
“割断人神之间的脐带以后,人类本身、氏族本身的自然血缘关系便成为压倒的因素。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古代血族关系的遗存,到这时便以完整、严格的制度形式得到强化和巩固”这里评述的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 C.礼法制度 | D.嫡长子继承制 |
【原创】《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1945年“国民政府不仅作为抵抗日本的自由中国的领导者而赢得了喝彩,还把中国带进了世界政治舞台,在那里终于被承认为大国之一。”下列可以成为其史实依据的是()
①签署《大西洋宪章》②签署《联合国宪章》
③参加雅尔塔会议④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