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台。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隐洛阳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别 匡 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①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乡境内。李白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习剑、访道寻仙十年左右。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北斋雨后进行描写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宛如当日在山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贫 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②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俭:同“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请根据颈联内容概括“贫女”的内心活动。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门未识绮罗香”,生在蓬门陋户,未曾有绫罗绸缎沾身,贫女自伤身世。 |
B.“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表明当时人们竞相追逐风流韵事、奇装异服的社会风气。 |
C.全诗以独白方式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了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
D.全诗语言质朴,运用对比手法,将贫女置于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使诗歌富有广泛深刻的内涵。 |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 红梅
[南宋]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注】东君:司春之神“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人江南去”一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词的下阕,分析梅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