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文阅读
《童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代文学家。   
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项为之:                         出神:
数十:                          之别院:
翻译句子。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 天下之忧而忧   

· 斯人,吾谁与归?   

③正患无隙以 ·   

④恐后 ·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 ,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 · 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 · 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 · 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 · 大众(帅:元帅)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3)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5)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8﹣20题。

之氓 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哀溺文序》节选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méng):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很短的距离。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永之氓 · 善游

②有五六氓乘小船 · 湘水

③吾 · 千钱

· ·

(2)翻译下面句子。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 · 有所不降也

(灾祸)

B.非独贤者有 · 心也

(这样)

C.万钟于我何 ·

(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 · 我而为之

(得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 · 有不用也

· 往,暮而归

B.得 · 则生

或以钱币乞 ·

C.乡 · 身死而不受

· 《梁甫吟》

D.所恶有甚 · 死者

求石兽 · 水中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散文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一一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其心志

苦:

②困于心 · 于虑而后作。

衡:

③至于 ·

鄙:

· 得反国

卒: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 · 叹日

·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 ·

· 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 · 能悟

温故 · 知新

D.孙叔敖举 ·

所恶有甚 · 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