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确定,整个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具体目标是“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为促进灾后重建,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2011年5月,重建目标基本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 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修改选举法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选举法修正案草案。2009年10月,常委会会议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2009年12月,常委会会议再次进行审议,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对《中国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改的决定。
(1)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选举法》修改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2)有人认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表现在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12分)
国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我国有关企业也加快疫苗研制工作,2009年6月22日,华兰生物正式对外宣布已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该疫苗仍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物、生化实验,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已经于9月正式上市。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日月星辰总是按照一定轨道运转;电子总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布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运转。
材料二: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南北极动物按季节换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运动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⑴三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哲理?(2分)
⑵谈谈你对回答问题⑴时所得出的结论的理解。(8分)
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和理解。
运用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10分)
2010年8月8日凌晨,历史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使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的舟曲县城,顷刻间变成一座破碎的伤心之城,一千多人遇难,数百人失踪,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大灾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做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救人,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组织群众避险,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科学救援,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科学处置堰塞湖,在确保上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使湖水缓慢下泄。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特别要尽快轮通道路、电力、通信等,保证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观点,说明在抢险救灾中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