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迟,风景无限。古代文人在春日特别喜欢衔觞赋诗,留下了大量的歌颂春天的佳句。请你参与其中完成后面的题。班级办黑板报需要你选择一句和春有关的古典诗句,请用楷书抄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
|
|
|
|
|
|
|
|
|
|
|
|
|
|
在我们举办的迎春诗歌朗诵会上有一位同学准备朗诵元代白朴的一首散曲,但在摘抄时忘了标点。请你用斜线“/”为下面没有标点的这首散曲断句。
春 山 暖 日 和 风 阑 干 楼 阁 帘 栊 杨 柳 秋 千 院 中 啼 莺 舞 燕 小 桥 流 水 飞 红
综合性学习。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景山中学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方案设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每月一访”活动。
活动二:开展“手拉手”同学结对、师生结对互助活动。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片探究】阅读下面两幅关于留守儿童的图片,写出你从中探究出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远在广州工作的父母担心吴玥的安全,要求她每天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外出。吴玥觉得生活很枯燥、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非常想去参加。于是,她给爸爸打电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爸爸说:“好的,你去吧!”
综合性学习。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后面各题。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________、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
(2)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两小题。
①简要概括小说中“D”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有一天,文中老人的儿子回来了,请想像一下他们父子重逢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