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文化”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 文化产业发展
表: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产 业 |
产值增速 |
利润增速 |
能耗增速 |
|
传统产业(部分) |
金属加工 |
30.2% |
l9.2% |
18.0% |
钢铁 |
29.2% |
13.7% |
27.5% |
|
机械 |
39.9% |
11.5% |
17.5% |
|
文化产业(如出版、电影、动漫) |
79.5% |
49.0% |
1.1% |
注: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截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低于国际标准。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话题二 文化道德素质
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轧伤了的孩子无人敢救;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近来,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2)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不断创新。
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建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千米。
材料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做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3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3,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3,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部门用水效率提高30%。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相关知识,为政府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未来10年将投入4万亿用于水利建设,以保障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二:2011年民政部财政拔款支出总预算51696.45万元。其中教育支出2420万元,主要用于所属高校单位基础设施修缮及设备购置,对学生的补助支出,以及所属高校的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34.34万元,其中1.5亿元为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主要用于救灾帐篷等中央救灾物资采购支出。
材料三:2011年7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最新一轮降低进口关税,部分成品油、纺织品、干果、金属废料和未锻轧锌等33个税目纳入了降税清单。总体来看这一轮降低进口关税的亮点在于适应生产国际转移现实,满足国内需求,降低国内通胀压力。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