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1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因为
①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②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
③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专家学者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处在“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的境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批判继承 | B.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C.文化创新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D.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神马都是浮云”,“被××”,“给力”,“我爸是李刚”等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网络流行语体现了()
A.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 B.流行文化具有更恒久的价值 |
C.网络已取代传统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D.文化创新已成为文化继承的前提 |
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众传媒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下列对传媒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②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使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加剧,环境承载不堪重负,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古人“天人合一”的主张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铸造着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段材料可以为下列观点提供支撑()
①文化本身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可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②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截至2010年底,广东人均GDP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7000美元,基本“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说明()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④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