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些说法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 )
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 绝对工作量
③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 实际发放的工资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①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② 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③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④ 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 A.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
| B.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危机阶段、高涨阶段 |
| C.危机阶段、高涨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 |
| D.危机阶段、萧条阶段、高涨阶段、复苏阶段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① 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②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③ 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
④ 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 |
|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
|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
|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