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 B.深化了体制改革 |
|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1962年,周恩来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 B.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
| 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
近年来,有一封张学良于1945年写的信件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逐出,实为最快心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也。”信中所指的“国事”最有可能是
| A.西安谈判 | B.重庆谈判 | C.重庆政协会议 | D.北平谈判 |
美国学者E·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 C.国内市场的形成 |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
《海国图志》是一部详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其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
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一1900》一书中记录了英国每年申请的专利数,见下图。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
关系的是
| A.殖民扩张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C.光荣革命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