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其积极意义是什么?此时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理论、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图片:
(1)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的重点是什么?并分别列举其主要成果。
(2)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外交上,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绩,请补充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美苏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美苏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美苏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
——《冷战与中国》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是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9月13日
请回答:
(1)冷战是美国在二战后初期针对苏联的基本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三项具体理论成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公社”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显示出“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4分)
(3)材料三所说的“试验”的结果如何?(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归纳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总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①,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是②,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所指代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基本途径或方式。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不懈的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二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至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的一个半世纪里。同样工业革命在16和17世纪就能找到影子,但18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在19世纪,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才被充分地感觉到。蒸汽动力取代了风力和人力;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骡子;电力取代蜡烛,成为只需轻轻按动开关就源源不断的能源等。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中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并概括这些发明发生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领先优势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