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7年 |
246619亿元 |
107367亿元 |
50150万吨 |
13786元 |
(1)据材料一回答党和政府为此制定了什么计划?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以上变化,说说给你带来的感受。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如图,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请回答: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二 ;图三;图四;
请将四幅图片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
(2)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外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3)图二这一历史事件距今已有多少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时候?
(4)根据材料二思考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有何不同?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5)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过一系列挫折。历史已今非昔比,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发生了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 1956—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及“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工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并举出一个这一时期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
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
(2)为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我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你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吗?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经验教训,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走向强国之路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的历史壮举。红星中学九年(6)班同学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
探究一:革命风暴
(1)1917年10月,俄国大地发生剧烈的震动,整个世界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探究二:道路探索
(2)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探究三:建设成就
(3)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探索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这种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四:明理辨析
(4)有人认为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苏联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抑制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