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2: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2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1、联系材料2,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报道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里所说的战役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D.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我们主张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一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决议 C.《国共合作宣言》 D.中共七大报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