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
D.体现了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朝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C.“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 B.李贽 | C.陆九渊 | D.黄宗羲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 B.墨家、儒家 | C.儒家、道家 | D.法家、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