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探究结果: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开阔了我们学习语文的领域。仿照对“百度” 名称创意的评析,试着对“迅雷”名称创意进行简单评析。
百度:化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既表明网站广泛搜索的功能,又暗示使用该网站搜索会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
迅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根据此方案,从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科目分值由15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20分减少为100分,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此前,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也对高考英语考试进行调整,取消了听力考试,放在平时考。这些举措的出台,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材料二】日前,一些主打文化牌的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在各大卫视热播,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关注汉字书写,关注古典诗词背诵,关注那些似乎被忽略的中国文字、文学以及文化。“汉语热”、“国学热”在当前渐成风尚。
说说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2分)
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2分)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
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5分“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2分“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予以赞美。
(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3分
根据语境,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
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