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美国总统麦迪逊曾经这样说。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
|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
|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
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 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 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据此,判断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 B.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
| C.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D.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 |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
|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
德国法学家耶林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
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
|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
|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