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上海图书馆举办“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其中提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于1902年9月在上海《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文章对马克思作了简要介绍,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此后,梁启超又多次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梁启超( )
| A.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
| B.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
| C.是较早在著述中介绍马克思的中国人 |
|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
|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
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
| A.三权分立 | B.民族独立 |
| C.主权在民 | D.民生主义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
|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
|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
|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
蔡元培曾撰写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蔡元培悼念的是
| A.孙中山 | B.宋教仁 | C.陈独秀 | D.鲁迅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