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这是中共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材料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阅读材料一,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一致性表现在哪里?
(2)、阅读材料一,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采取那些措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结合材料二,请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结合材料一、二说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会议审议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即十二五规划,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事关民生的议题再次成为焦点。胡锦涛总书记最近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表示,这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它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包容性增长”其实是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前提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这种增长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结合的;第三,这个增长必须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所以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就要转变现在以总量为目标的基本发展方式,要满足多数人的利益。
材料二十二五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十一五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部市场的变化,二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三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趋势性的变化比十一五增多了。过去30年是“生存型”阶段,十一五时期“发展型”的阶段性问题突出了。我们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同“发展型”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所以,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强调增长方式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一方面要靠自主创新,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1)结合《经济生活》有关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 满足多数人的利益?(2)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观点。
阅读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我国CPI变动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CPI即消费品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简要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分析图中CPI变动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3)面对CPI的变动,政府通常会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调控?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全会还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此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中央这一判断的合理性。
(2)说明“十二五”时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学意义。
(3)请指出“五个坚持”各自反映的哲学道理:
“坚持”的内容 |
反映的哲学道理 |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
|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
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
材料一:2000-2008年我国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占GDP比重表(亿元、%)
年份 |
GDP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
2000 |
99214.6 |
47044.8 |
47.4 |
2001 |
109655.2 |
51797.8 |
47.2 |
2002 |
120332.7 |
58046.6 |
48.2 |
2003 |
135822.8 |
64525.9 |
47.5 |
2004 |
159878.3 |
73373.3 |
45.9 |
2005 |
183687.9 |
83246.6 |
45.3 |
2006 |
210871.0 |
94310.6 |
44.7 |
2007 |
246600.0 |
111978.4 |
45.5 |
2008 |
300670.0 |
128342.2 |
42.7 |
材料二:我国基尼系数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0.49。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以每年0.1%速度递增。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国家要提高居民收入,只能依靠推动经济发展。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已超过2008年1月11.3%的历史最高值(2005年有此数据统计以来)。
材料二:10月11日,杭州市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调控政策,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普通住房供地及建设管理,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和“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四个部分。意见暂定杭州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杭州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停止执行购房补贴政策,恢复征收房地产登记等相关收费,并提出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
(1)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是如何运用调控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