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六年(1741 年)全国大小男妇人口超过1亿4300 万;二十七年(1762年)为2亿零40余万;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面对短时间内的“人口大爆炸”,乾隆帝降谕:“各省丈量田亩及抑勒首(注:强逼自首)报垦田之事,永行禁止,违者以违制论。”反映出乾隆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严格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 B.默许民间大量隐匿土地 |
C.严格核定全国土地总量 | D.允许官员大量拥有土地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宰相没有地位 | B.外朝制约内朝 |
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 D.皇权空前强化 |
1947年2月21日,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很快将从希腊撤退,希望美国从4月1号开始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这说明()
A.英国放弃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 | B.美国公开宣布把冷战作为基本国策 |
C.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已转移到美国 | D.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
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
罗马于公元前242年增设了一名外事行政长官专门负责涉外案件的审理工作。因为外事案件案情复杂,涉及面广,而且其所遇事件又常常是公民法中所没有规定的,因此,行政长官在断案时只得斟酌实情,便宜行事。有时甚至干脆直接引用各地早已实行的法律惯例。这一做法()
A.扩大了法律惯例的适用范围 | B.克服了公民法主体狭小的弊端 |
C.强化了外事行政长官的自主权 | D.保护了所有罗马人的法律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