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农历三月十四)9时50分在黄陵桥山祭祀大院举行。据此回答题。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从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包括大陆、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上万人参加。这表明了( )
①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
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对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我国社会发展方向
②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有独特作用
③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谋祖国统一
④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2年8月18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在推进跨越发展中,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同等重要,追求GDP与追求幸福指数一样不可偏废。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发展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这说明( )
①我国人民与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在我国,人民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
③我国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人当家作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其基础是普通公众,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我国每年出境游8 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的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
①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 ②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③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 ④公共外交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2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延长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任期决议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指出,叙利亚的前途和命运只能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而不能是由外部强加,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军事手段没有出路。这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贯和明确的立场。上述主张主要说明( )
A.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 |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C.我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国际争端 |
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这启示我们要 ( )
A.发展与世界各国睦邻友好和团结务实的关系 |
B.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立场 |
C.把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基本目标 |
D.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