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对材料“分宰相之权”理解正确的是
A.“分宰相之权”是历代帝王集权的政治行为 |
B.“分宰相之权”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 |
C.“分宰相之权”符合法家集权观 |
D.“分宰相之权”加强中央集权 |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C.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
D.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
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C.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